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品牌农业 > 正文

“一粒米”承载崇明岛绿色梦想

时间:2017-12-20 14:5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阅读: 次

  本报记者 余向东 胡立刚

  “没有崇明大米的绿色产业链,崇明岛的绿色农业就会大打折扣,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成就一粒米,承载着生态岛的绿色梦想。”上海市崇明区农委主任宋学梅十分清晰崇明农业的发展定位,以及肩负的责任。

  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岛”的明确要求,要把全面构建绿色农业发展体系,作为崇明区乃至上海市的现代农业战略定位。紧扣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主题,崇明区农委提出《关于促进崇明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已在全区贯彻实施。而“崇明大米”绿色品牌的成功打造,表明崇明区绿色农业之路早已开启。

  绿色农业再现独特农耕魅力

  庙镇联益村是中国美丽乡村百佳示范村,“联益牌”金瓜稻、黄金瓜、翠冠梨是这个村的“产业名片”。村党支部书记王宗文说,崇明岛四面环水、地理优势独特,水稻生长周期较长、光照充足,尤其弱碱性土质,是崇明大米敢打绿色牌的底气。

  记者了解到,崇明区专门成立“推进绿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分管副区长担纲负责。出台了《崇明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以崇明大米为抓手推进崇明区绿色农业发展,确立稻米、蔬菜、林果等5大优势产业,以品牌建设、提升绿色农产品附加值,培育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融合等工作为重点。

  崇明区耕地面积76万亩,水稻种植总面积有50万亩,农业GDP占比达20%。按照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其中包括建成36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全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0%以上。

  记者在庙镇香朵开心农场看到,金黄的稻田成为吸引游客拍照的背景板。农场内有农作物种植区、观赏植物区、畜禽养殖区及游乐设施,成为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目的地。

  庙镇镇长陈群认为,崇明岛的水稻田,具有独特的农耕魅力;庙镇的西红花、黄金瓜、翠冠梨等特产名声也不小,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本身就是美丽乡村天然的旅游资源。绿色农业的发展定位,在促进农旅融合、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上,是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用标准化规模化打造区域品牌

  上海真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晒场内,堆积着金灿灿的稻谷。该公司由沪港商人联手投资,几年前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0亩扩大到1500亩,公司生产的“真源香谷”崇明大米,已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定,拥有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

  63岁的陈桥镇农民黄学军,2011年前自己种植80亩水稻,算是当地一个种植大户;现在则为真源农业公司打工,管理着310亩水稻田。老黄告诉记者:“现在只负责看护好稻田,再不用管农资采购和产品销售了,很省心。”

  如今在崇明岛上,真源农业公司联合另外7家农业公司,正在与政府携手打造崇明大米区域品牌。

  8家较大规模的生产种植基地,全部实现“八个统一”,包括统一优质种源、统一生产规范、统一品牌推广、统一销售平台等等,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规范,共同为高品质的崇明大米“塑造金身”。

  王宗文告诉记者:“过去崇明大米品牌五花八门,不能形成品牌优势。政府主导打造区域品牌,通过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加盟,今后再把散户带动起来,可以共同享受品牌附加值。”

  宋学梅认为,区域品牌和经营主体培育,体现了绿色农业中政府和经营主体的辩证关系,政府打造区域品牌,经营主体以获得市场效益的动力参与其中,形成良性互动,绿色农业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而通过崇明大米的价值提升,引领农民致富,“一粒米”所承载的绿色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崇明“米袋子”让更多上海市民受益

  2017年,上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作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米袋子”,崇明区也加快由“卖稻谷”向“卖大米”战略转变,要让更多老百姓吃到本地优质大米。

  今年新米上市时节,上海市区上演了多场“崇明大米推介会”。几年前就卖60元一斤的“真源香谷”,为了让普通市民共享消费福利,也为了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不惜自动调低价位。

  不久前,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组织了对地产大米的品鉴活动,经现场淘米下锅蒸煮、专家与市民代表下箸品尝及营养成分检验等多个环节竞逐,“真源香谷南粳46”从26个入围样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

  黄学军说:“我家亲戚都说真源香谷好,比泰国香米还好吃,如果崇明大米都成为绿色大米了,农民就更有钱赚。”

  崇明区农委副主任曹俊分析,崇明大米的生态优势,其实早就扎根在上海市民心里,但也不得不面对东北大米、苏北大米或品种品质或价格优势的竞争,尚需要进一步增绿色、提质量、强品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