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农业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找准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力点

时间:2017-12-11 1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曾月梅 阅读: 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并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前沿,其文化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西部地区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要找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个发力点。

  发力文化资源转化,深度挖掘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富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好丝路故事、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有助于唤醒沿线各国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拉近各国人民的情感纽带。西部地区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资源宝库,历经千年辉煌与沧桑的丝绸之路在这里上演了不同民族、文化、思想相遇交融的美妙故事,也遗留下大量的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遗迹、交通遗迹等文明古迹,这些都是丝绸之路精神传承的物质载体,也是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支撑和重要内容。当前,西部地区要抓住国家大力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契机,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力文化资源开发及保护,重视文化资源的积累和再造,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内容和支撑。

  发力文化产业集聚,打造各具特色、具有联动效应的西部系列文化产业带,为文化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地区是六大经济走廊的一个主要布局区域,这为西部地区根据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集聚提供了要素支撑。西部各地区要发力文化资源的空间化聚集和产业化整合,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注重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以市场为导向,使文化产品遵循价值规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培育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在地缘相邻、文化产业互补性和联动性强的地区建设文化产业集群及文化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产业带。

  发力文化产品贸易,打造西部文化产业互联互通服务平台链,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环境。“一带一路”建设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过战略对接、互联互通、投资贸易便利化、创设专门融资平台、人员往来便利化等举措,有利于打通物流、人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的各种隔阂,这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开展国内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借助于道路、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建设,西部地区文化企业就可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开展线上线下国际营销;借助于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度。为此,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亟需建立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链,开展国内外贸易,让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根据西部的区域及文化资源特点,可以构建包括创意研发设计平台、规范的投融资和交易平台、资源配送和社交平台、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等文化产业互联互通服务平台链。

  发力文化业态创新,推动西部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动能。把握发展大势,推动全产业链内深度融合、产业间跨界融合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是西部地区发展融合型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而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关联性,在经济融合、跨界发展上也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与融合作用,培育西部地区新的增长点。为此,要积极推进西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一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二要大力推动以文化、科技、信息、创意等为代表的要素在全产业链内深度融合、跨区域流动;三要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业”“文化+农业”等的跨界融合,尤其要加大文化旅游业的研发、策划、包装、展销力度,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并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四要把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产业整合和区域转型的大战略中,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等相适应,继续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补齐西部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足的短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