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农业资讯 > 农业致富 > 正文

灵璧:菜农脱贫有“高参”

时间:2017-07-25 09:5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阅读: 次

  7月19日,笔者来到安徽灵璧县渔沟镇郑楼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千亩果蔬大棚。大棚里,不少农民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车,运往超市和农贸市场。

  2014年以来,安徽省委宣传部在郑楼村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与地方政府联手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1000多亩钢构“扶贫大棚”,无偿提供给贫困户。起初,大棚收益不断攀升,但近年来,随着各地果蔬大棚越来越多,大棚蔬菜渐有供大于求之势,种植户脱贫致富陷入瓶颈。“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开始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理念,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增加收益。”郑楼村第一书记滕海洋告诉笔者。今年元旦一过,当地镇村干部就到山东寿光“取经”,并聘请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张成龙进行指导。

  “真没想到,大棚里还能长出几种颜色的圣女果,真了不起!”张成龙笑着说,“现在还差了把劲,在我们山东老家,果子结得比这还要大。”

  在郑楼村,张成龙的电话是公开的,每当种植户有问题找他,无论多忙,他总会耐心解释,从育苗到管理都手把手教。“这里的土地、光照都很好,大棚建设标准很高,形成了一定规模,就是技术和管理跟不上。”张成龙告诉笔者。当初他来到村里,一些人不理解:外来的和尚就一定会念经?面对质疑,张成龙没有辩解,而是按照和镇村签订的服务协议,尽心尽力为种植户做好技术服务。仅过了半年时间,合作社承包的丝瓜大棚亩产就达1.3万公斤,圣女果亩产也有近8000公斤,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这下村民都服了,愿意跟他学习新的生产管理经营技术。

  贫困户朱志取就尝到了学习新技术的甜头。他领着笔者来到大棚里,随手摘了一个西红柿品尝。“在张专家的指导下,我种了两棚无公害蔬菜。蔬菜从地里摘下来,不洗也可以吃。如今,消费者都讲究吃得健康,俺种的无公害蔬菜好卖着呢!”朱志取说。  

  何雪峰 邱同

(责任编辑: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