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农民网 > 农产电商 > 正文

互联网 让农产品成“网红”

时间:2017-09-21 10: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阅读: 次

  导读:2012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套全国性对农广播频率——中国乡村之声正式开播。五年来,成长历练,硕果累累;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五年来,中国发展城乡一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乡村之声这五年,见证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日新月异的这五年。为了感受并记录中国农村这五年的深刻变化,今年夏天,中国乡村之声派出主持人团队,历时两个多月,深入河北、山东、宁夏、四川、黑龙江等九个省、区的农村,实地采访、体验当下农村各行业、各群体的生产、生活。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傅雪琴 杨滢 林慧思 景明)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大老远就能看到“王鲜记”醒目的招牌。据说,那是当地一家专门卖水产品的老店。

  走进店铺,大厅里没有玲琅满目的商品,差不多一半区域,都摆放着电脑,完全不是想象中模样。“王鲜记”的掌门人王俊迎了过来。

  他告诉主播,这是产品销售区,规模并不大。与实体店销售相比,“王鲜记”的客户大部分在网上。

  王俊:现在因为有了电子商务,做电子商务有两个需求,第一客户有需求,第二我们自身生存有需求。员工不能卖螃蟹就和人家联系,不卖螃蟹就不和别人讲话,以前没有这种概念,有了互联网以后有了这种感受,需要联机,要想办法集中商品去联机。

  王俊

  说起电商,王俊滔滔不绝。农产品电商,关键是物流。为了更加真切地了解水产品的配送情况,主播慧思跟着王俊一起,穿过销售处后院,走进了仓储车间。

  车间里,几十名员工正在分拣、包装刚刚打捞上来的“六月黄”大闸蟹和小龙虾。大大小小的螃蟹,按照重量不同,被分成几类,分别装进不同的纸箱里,打包。

  正在忙着指挥装载快递包裹的销售经理许力力告诉主播,旺季的时候,他们一天最多能从这里发出去七万斤水产品。

  许力力:因为我们一年四季都有产品。销售最火的、我们的招牌产品是高邮鸭蛋和大闸蟹。中秋节前后,每天好几趟快递从这里发货。现在水产快递的方式,比从前有很多改进,运输途中损坏的比较少。网上销售占比较大。

  与传统店铺不同,这间仓储车间,联接的是无限广阔的线上销售平台。

  来到网络销售区,有四、五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紧张处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王俊既感慨、又欣慰。他说,他干水产养殖30多年了,与互联网“触电”,是过去连想都没想过的事。

  王俊:电子商务我们做到今年是第4年。从第一年根本没有搞明白,通过这几年对互联网了解,我觉得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互联网交流方式,让客户有一个渠道能够找到我们,然后通过我们的表达、图片、视频、文字,让客户了解我们、知道我们。

  王俊出生在“跑鲜”世家。所谓“跑鲜”,就是贩卖鱼鲜的人。早些年,渔民拉网捕鱼上岸,就停靠在码头进行渔货交易。贩卖鱼鲜的人,挑着扁担到码头收购;然后健步如飞,奔走于市井之间,趁着新鲜,把产品卖出去。一个“跑”字,就能体现这个行当的辛苦。

  王俊:真的很辛苦,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顶着烈日,马不停蹄。跑鲜人从来不避寒暑,风里来雨里去的收鱼卖鱼,利润也很微薄,够养家糊口的,挣的是辛苦钱。肩上挑的是鲜活的农产品,然后比速度。因为过去没有冰箱,卖不完就坏掉了,不值钱了。

  互联网兴起之后,这个已经“跑”进中年的男人,抓住了其中的商机。从2014年10月起,他先是在微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然后又逐渐转到天猫微信做营销。当传统的水产养殖与新兴的农村电商发生了碰撞,他的生意也发生了急剧变化。

  王俊:第一年我们做了五十多万,第二年两百多万,第三年九百多万,今年目前为止做到六百多万,今年目标大概做到一千八百万到两千万,刚刚开始只能占整个销售的5%,现在可以占到整个销售的50%。

  江南民歌:十五的元宵桂花糖的馅、麻鸭青虾蒌蒿十二样,流油的双黄蛋鲜细嫩鲜细嫩,团脐的紫蟹哎,等你尝啊.....

  摇着桨,主播坐在一条小渔船上,眼前是一片水塘。这里是“王鲜记”的水产养殖基地。他们销往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就藏在这一片片水塘里。现在,主播慧思要体验下湖捞螃蟹。不一会儿,一网活蹦乱跳的螃蟹和小龙虾就被捞了上来。

  主播慧思:这可是我第一次捞螃蟹!螃蟹捕上来了,怎么分辨好坏呢?

  王俊:一般抓螃蟹后半部,然后抓两只爪子,不能只抓一只爪子,否则螃蟹会自残。一是看壳子颜色,青壳白肚,爪子是金颜色的,金爪黄毛。这个螃蟹就是好螃蟹。

  王俊的养殖基地,每一个水塘都有百米见方。沿着林荫小路,穿过养殖基地,来到“王鲜记”的办公区。王俊继续讲述这几年水产品市场的新变化。

  王俊:过去模式很传统,鱼虾蟹进了批发市场,批发户买下来拉到农贸市场,双方结合竞价。随着时代的变迁,需求的改变,出现了超市。近两年又完全不一样了,手机下单。我们过去认为,我不喜欢,谁会喜欢?其实是我们喜欢不喜欢不重要。整个导向变了,市场需求,附加在产品上面的服务大于产品本身。

  从“跑鲜”到摊点,从实体店到互联网电商;最近一年里,王俊的“王鲜记”又进驻淘宝、在工商银行融E购上线,还成为了顺丰优选在华东区的重点对接客户。除了门店和超市等传统销售渠道,王俊带着他的产品,不断地开拓着新媒体营销平台。

  王俊继续侃侃而谈。他说,电商已经破解了农产品“量价齐跌”的市场经济怪圈。这几年,养殖小龙虾,成本低、利润丰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纷纷扩大养殖规模。按照市场规律,“量大”必然会导致“价跌”,但是,这个规律在互联网面前失灵了。在新媒体平台上,他的大闸蟹和小龙虾,一直供不应求,“需求”似乎是永远不会“饱和”的无底洞,

  王俊:我们家整个微商团队大概3万人左右。我们都是租用平台,“有赞”、“有量”,淘宝上都有。我的体会是,微商也好,互联网电商也好,最原始交易模式的基本道理没有改变,就是信誉。只要有这个,随便哪个渠道都可以活得很长,如果失去了诚信,不管做哪个渠道都走不远。

  与王俊在一起,体验农村电商人的工作和和生活,敬佩之情由然而生。王俊身上,依旧保持着农民的质朴本色,同时又有着农民企业家的睿智头脑。他不仅是一个卖螃蟹、敢于上网卖螃蟹的“网红”,他更是在电商领域开疆拓土、编写出了农产品电商神话的“网红”。

(责任编辑:)